本文作者:admin

初中新颖的作文素材记叙文

admin 2021-03-17 48
初中新颖的作文素材记叙文摘要: 求记叙文作文新颖素材,立意要深刻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历来为人称颂.在遥远的撒哈拉沙漠,三毛度过了人生最为精彩灿烂的6年.这6年,三毛陆续写出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辞灵动,颇有少女的甜蜜...

  

求记叙文作文新颖素材,立意要深刻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历来为人称颂.在遥远的撒哈拉沙漠,三毛度过了人生最为精彩灿烂的6年.这6年,三毛陆续写出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辞灵动,颇有少女的甜蜜和娇嗔,可见,三毛这颗流浪的心,于荷西这儿,找到了最终归宿.三毛与荷西的遇见,便是这撒哈拉沙漠里盛开的最美风景.

  

求初中作文新颖特别能让人深思的题材

  我一般作文五十分大约四十二三分左右,以下均为自己的经验教训

  一般作文就几点,第一点也是我最差的地方就是字体,如果写字好看一等文三十八分没跑,二等文就三十一二分了.即使不好看,也力求整齐,干净,涂抹少.

  字体建议行楷,看着大气成熟

  题目看是半命题还是全的,半命题力求题目吸引人,能吸引判卷老师注意,全的也可以写题记,我这次就45

  开头简介,最好是一行字,长篇大论看着烦,绝壁三十多分没跑,毕竟老师翻卷子刷刷,看个清楚简洁的心情好就高分.

  中间段落描写,环境细节多用用

  结尾深化主题,如果掌控得住升华主题,扣回中心传递正能量

  还有记得如果写事要处处扣题别显得跑题了,写景要句句描写,分数绝对高.

  就这样了手打真心麻烦,我去补作业了追问估计也找不到了,看在辛苦份上有用给好评没用也给个赞吧

  追问的话估计明天中午我还能上,怕你等不及

  

求新颖的作文题材(40个以上)记叙文

  一、用一个精彩的题目 作文题目是文章的脸面,给人第一感觉.好的作文题目可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争取拿到最初的印象分.使用双关,歇后语,成语,增加美感.还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段,例如,可以使用设问,反问,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使用诗词名句也可以是自己的作文更具有文采,具有美感,取悦阅卷老师. 二、用题记浓缩概括内容 题记,写在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是引用经典的名人名言.用题记昭示文章内容(起着贯串全篇的思想红线作用),一方面可防止自己行文时偏离中心,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抓住文章中心,另一方面还能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 三、文中使用多个小标题 文章有小标题,思路清晰,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每个小标题是一个独立或者相关的内容,分别进行描写叙述,利用蒙太奇的手法从不同时空和角度对故事进行构建.多方面,多维度的的描写,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场面描写和心里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同时 也有利于阅卷老师的阅读. 四、语录体 一方面用第一人称行文利于直抒胸臆,表达心声,一方面利于进行讨论展开话题,笔法轻松活泼,另一方面可设置多方对话,延展自如. 书信体也是一种对话.书信体比较正式、坦诚、庄重,给人以信任感,也利于表达自己的心情,因它是心灵的交流.切忌把书信写成无事呻吟的流水账.此外,书信格式中的"此致""敬礼"位置必须正确,"此致"要空两格,"敬礼"写在下一行顶格. 五、小小说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是一种结构完整的记叙文,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受考生的欢迎.与小说相比,它"五脏"俱全且简捷明快.小小说的构思必须匠心独运,要讲求"平中见奇"――小中见大出深意;行文构思要巧妙.注重故事起伏延宕.文首和结尾要给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 记叙文还有别的形式,比如有小品,小剧本.这些都会在作文场上给阅卷老师一个非常好的新鲜感.但是,必须按照自己的能力习惯进行写作.以免产生四不像的文章.

  

新颖的作文题材(40个以上)记叙 文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同学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那么选择哪一个人不会成为问题,会成为问题的是,怎样描写这个人,很显然,按照我们老一套的写法是不行的.写人通常都是为了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更深入,可能是为了赞颂或者批判这个人,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又或许,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来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背景,比如说《孔乙己》就是这样.因此,我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确立这样几个中心:

  1、单纯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赞颂或批判这个人的品质特征;

  3、通过回忆"我"与这个人的交往,表达"我"对他的怀念;

  4、通过对某个特定人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社会上和他具有同样的特征的一群人,反映一个社会背景.

    通常来说,我们选择前三种中心比较多,第四种中心如果可以写出来,便是十分出彩的,但因为主题较大,很难把握.

  

初中记叙文素材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84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179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

初中新颖的作文素材记叙文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19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szxmzwx.com/zcc/12682.html发布于 2021-03-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章成成文学网站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