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对手,学习对手 有哪些古代的例子
1: 孙膑和庞渭同拜师于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两人初时关系很好,后来庞渭先下山去魏国求仕途去了.魏王很赏识庞渭,庞渭确实也有才能,帮魏国立下了战功.庞渭因此得到重用,执掌兵权,也生出了骄傲自大之心.
孙膑经过学习,兵法精进了许多,师傅看他为人不错又将独门秘诀传授于他.此时魏王又派人来招孙膑下山,孙膑就去了.
庞渭深知自己不如师兄,他一来势必要夺取自己的一切.因此心生怨恨,他表面上和孙膑依旧如故,暗地里却设计害他.孙膑被庞渭设计陷害,失去双腿,几乎一死.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魏国前往齐国,由于孙膑的才能很快得到重用,一次与魏国的对战中,庞渭被孙膑打败,庞渭死于战场.害人终害己,这是不正当竞争所引发的惨剧.
2:廉颇和蔺相如同是赵国的两把手,但是蔺相如官职大于廉颇.廉颇的官职全靠身经百战得到的,因此不满于蔺相如全靠嘴皮子得到比自己大的官.所以生活中处处和蔺相如作对,蔺相如却并不和他计较,处处忍让他.世人都不解,认为蔺相如胆小如鼠,因而失去了对他的崇敬.蔺相如的门人也不解就去质问蔺相如,蔺相如才说出实情,他是为了赵国的大局着想,才这么做的.廉颇听后,羞愧不已,负荆请罪.两人终于和好,共同捍卫赵国安危.这是两人竞争的另一种结局,一段佳话.
3.诸葛亮和周瑜相互竞争可以体现在草船借箭,借东风火攻曹203,三气周瑜等,周瑜虽然明白诸葛亮是个人才很厉害,但是不能为己所用,因此处处设计想要害孔明,最终反被自己的嫉妒之心所害.
4.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将越王俘虏,有人建议将其杀死,但夫差没有这么做,而是将其变作服侍自己的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为了东山再起,甘愿为吴王尝大便,换得信任后,回到越国卧薪尝胆终于东山再起,一举将吴王打败.
5.太宗李世民有三个兄弟老四战死,老大和老三是一派,虽然老大是太子,但是李世民擅长打仗屡立战功,属下战将谋士如云,有兵权,又得民心.因此对太子威胁很大,太子因此想方设法要将李世民除去,于是消其身边的力量,准备找机会杀死他,李世民察觉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们.当上了皇帝,成就一番伟业.
关于感恩对手的事例
1.韩信.当年忍受138之辱,衣锦还乡后将当年侮辱他的人封为护军卫,放在自己身边重用.
2.康熙在千叟宴上感谢葛尔丹,感谢鳌拜,感谢郑经和吴三桂."没有你们,就没有朕,朕敬你们,朕的敌人. ( 具体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
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
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
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螯拜."宴会上的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159着我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
求欣赏对手的例子.
亮剑-楚云飞和李云龙
关于尊重他人的名人的事例
1、鲁迅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2、孙中山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人员仍很尊重,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他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3、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4、陆晓慧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
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5、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
"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