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保健论文
学生视力的中医药保健浅析
学生视力低下是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目前认为[1]影响视力低下的主
要因素有环境、遗传、生长发育和营养、疾病、心理等方面,
而防治则应从改善学习环境、培养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
眼保健、减轻眼负荷、定期检查视力、合理营养、健康教育,
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配镜等方面着手.但实际上,长期实
践证明,中医药对学生视力的保健同样具有确切而明显的
效果,这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现将之浅析于下.
中医认识
中医学认为眼睛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
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之窠为
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
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
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从这篇经文
不难看出,眼睛的组成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所化生,又
靠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行灌输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疏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血正
常流通,目才能得到血液的濡养,目得血能视.《灵
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矣."肝经的经脉连于目系,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肾
司其明,子肝母肾,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以补肾即补
肝,肝血不足,必补肾精,精血充旺,则精彩光明,脾
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属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
化之源,主消化水谷,输布精液,营养周身.若脾胃虚
弱,中气不足,目必不明.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犹如
百川汇入大海之势,经气充沛而功效卓著;脾胃健,阳
气旺,则诸目病失;肺主宗气、司呼吸,宗气不足或气陷
会使目昏暗无华;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
主神明的功能主要从眼上得到反映,视觉清晰,精气
充沛则有神,视物不清或错乱则为无神.
可见,中医学认为视力主要与肝、脾、胃、肾有着密
切的关系.若感外邪,七情失和,饮食不节,起居无常,
则可致脏腑内虚,经络精气不能上荣,或阳气不足,被
阴气所侵,而致视力低下.所以寻根求源,调理脏腑之
经气,平衡58之阴阳,这种详查病变的因、证、情、机
及施治的灵活性中可见医学认识是相当细致和全面的.
中医药保健
1·避感外邪,调和七情
因为学习任务重,故很多学生平时感觉较为辛苦,
体质可能较为虚弱,容易招致外邪侵袭.故顺应四时,
适其寒温,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正气存内是避感外
邪的关键措施.七情过激,木郁化火,心火亢盛等可致
脏腑功能失调,视力下降则可由此而生.故勿喜怒忧思
过度,悲哀太甚,而应保持七情和畅,乐观开朗,助人为
乐,这样可使百脉通调,脏腑安和,目疾无可产生.
对于儿童青少年学生,我们尤其应该注意营造一个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
避免外界环境对其的不良刺激.并积极治疗其已有的躯
体疾患,防止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另外,还应从个体
的气质、性别、年龄、文化思想修养等方面着手,通过提高
自我心理调摄能力而提高其对情志致病的耐受性,降低
敏感性和易发生性,以达到"志意和",减少目疾.
著名眼科专家张望之[2]认为眼病多因郁邪而发,因
此在治疗眼疾时主张以开郁为先,通滞为要.由此可
见,他同样主张避感外邪、调和七情以用于防病治病,促
进康复.
2·起居有常,修身养性
起居有常是指平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
早起,每日保持充足睡眠时间,劳逸结合,脑体结合.
起居有常可摄天地之清阳,适四时之寒暑,
正气内存,虚
邪贼风无隙可乘,目无疾生.劳、逸包括形体和精神两
方面,调节劳逸要求达到积精、养气、全神.人若能起居
有常,合理作息,能使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还能提高
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避免目疾发生.具体来
说,平时学习时应注意勿久视勤书,不要在光线太暗或
强光下读书、写字,并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同学朋友间
的交往,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等等.
学生的修身养性应与其性格、年龄、体质、性别、周
围环境等相协调一致.由于生机蓬勃、奋发向上的生理
特性,故宜多鼓励其在各种文娱活动中获得快乐,这样
可以通过音乐、歌咏、舞蹈、戏剧影视、琴棋书画等来调
整情绪、改善行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对保护好良
好的视力不无裨益.
值得指出的是,中医认为"五音通五脏",其中"角"
声入肝,而肝开窍于目,故常听"角"声于视力有益.
"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能疏利肝木,使气机通畅,
求营养与健康的大学生论文,1500字的
去你们学校的图书馆网站,里面链接了很多期刊及论文出版物,你可以在里面找资料参考.一定有所收获的哦!
关于中医保健的论文(正规格式)?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急求一篇 关于保健与养生的论文,1500字...
请登录中国休闲保健网,会有很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