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 说明文 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0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
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随时清扫自己 阅读及答案
1.过年前大扫除的经历为什么让作者感到懊恼?作者叙述新年清扫的事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中的句子提到"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有的早该储存而未储存".你认为哪些是应该丢弃的?哪些又是应该储存的
3.应怎样理解"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限期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会因积压过多拖垮你的生意"?
4.心灵清扫的实质是什么?
1.因为大扫除要清扫太多东西,累得脊背都直不起来.叙述清扫是为了引发下文,为整篇文章起到牵引作用.
2.;烦恼、忧闷、挫折、沮丧、压力等是应该丢弃的,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关系、健康、知识等等是应该储存的.
3.如果不进行心灵扫除,不知道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想,于是什么都想,最后就会让自己想太多而把心累垮.
4.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一定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日后才不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老清洁工]这篇文章中,'我'为什么要拿过爸爸手中的鲜花,给老师.
感动
《敬业与乐业》阅读题答案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
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 .
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6.发挥想像,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一、1.乐业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4.引出话题
5.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6.抓住"乐业"进行想像,根据实况评改.
7.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